简介
1989年4月,中共中央总书记、改革派领袖胡耀邦突然逝世[6]。 当时北京各大高校学生发起悼念活动,数日内迅速演变成大规模的游行,学生除了要求中共中央肯定胡耀邦“民主、自由、宽松、和谐”的观点,亦提出反贪污,反官倒、 解放报禁、增加教育拨款、并提出民主选举部分领导人等要求[7]。中共中央初期对处理学潮并未取得一致看法,一方面《人民日报》在1989年4月26日发表四二六社论,将学潮定性为“资产阶级自由化动乱”[8], 引发学生极强烈回响,号召更多学生返回广场,但另一方面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在5 月4日发表五四谈话,肯定学生热情,纾缓学生的不满。
5月13日学生发起绝食,学生情况广受报道,学运终于演变成全国各界大示威,中共领导层的矛盾亦日 益突显,最终赵紫阳及胡启立等中共开明派领导人下台,北京实施戒严,解放军集结市郊。
6月3日夜间至6 月4日凌晨,解放军开进北京城,与民众爆发严重流血冲突,抗议活动随镇压而结束,但余波未了。事后,全国展开大规模缉捕行动,赵紫阳所代表的开明 派倒台,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形象受重挫,欧美多国向中国大陆实施不同程度制裁。中国大陆改革陷入困局,这种情况直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发表讲话后才有所缓解,但终究未能消除派系矛盾,中国大陆短暂的自由气氛随之消失,政治改革停滞不前,自此中 央加强对传媒、以至后来的互联网规管;事件亦在香港等地引发连串政治效应。
学运起端于对4月15日病逝的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悼念活动,学生透过悼念表达对社会各种弊端的不满,并随着民众对反官倒、 反腐败、自由、民主的呼声高涨,学潮最终漫延全国。期间北京城区实施戒严,但未能完全平息民间抗议,在各派系互相角力下。1989年6 月3日晚,中共中央最终出动解放军进行驱散,并与北京群众发生冲突。
事后,中国政府继续抓捕这次事件的有关人士,包括学生、工人、知识分子及与军队正面冲突的群众。大批民运人士开始流亡海外,至今都未能回国;一部分普通参与者被抓捕及监禁、判处死刑,主要是因为烧军 车,装甲车,杀死解放军。由于各种信息亦真亦假,政府从此长期封锁有关信息,以免造成思想和政局上的混乱。但正由于长期的信息封锁,六四事件令一定数量的 中国民众及国家对中共政府的负面形象日益加深,以致相当部分人对该政府甚为不满,处处与之为敌,中国领导人出访时经常受示威人士抗议。至今,各方对六四事 件的看法没有取得根本性的一致,尖锐的争议仍然存在,要求“平反六四”的声音年年不断。
来源:http://zh.wikipedia.org/zh-cn/%E5%85%AD%E5%9B%9B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